• <strong id="wease"></strong>
  • <strong id="wease"><strong id="wease"></strong></strong>
  • 當前位置:首頁 > 政策信息 > 規劃計劃

    淶源縣“十三·五”種植業發展規劃建議

    規劃計劃  發文時間:2018-03-08 21:48:00   瀏覽次數:

     

    十三·五時期是我縣加壓奮進、跨越趕超、全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期,是全縣穩定脫貧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年、收官年,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、市委十屆九次全委(擴大)會議、縣委十二屆九十一次全體(擴大)會議精神,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,按照縣政府的工作部署,依據《淶源縣關于編制“十三·五”農業發展規劃》要求,按照“戰略性、前瞻性、引領性、時效性、可操作性”的原則,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提出《淶源縣“十三·五”種植業發展規劃》。

    一、“十二·五”種植業基本情況

    “十二五”期間,通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、省、市、縣關于加快農業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和工作部署,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,全面落實黨在農業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,強化舉措、開拓創新、求真務實、奮發進取。2015年完成大田農作物播種面積38.87萬畝,糧食總產量達到16.3萬噸,同比增長115.5 %;完成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,產量6.8萬噸;推廣種植谷子3萬畝;五年間我縣共落實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9個,發放良種補貼1522.88萬元,實現了五連增;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2個、省級中藥材示范園11個;申報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個。十二五末全縣各類涉農企業、農民專業合作社475家(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家、省級示范社4家、市級示范社9家),農業產業化率達到42%以上;共發放農機具補貼資金525.76萬元,補貼農機具956臺套,農業機械化作業率達到50%以上;科技貢獻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;十二五末全縣優種率達到了95%以上;逐村落實秸稈綜合利用技術,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%以上;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試點圓滿完成;農業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體系得到全面加強,連續多年未出現假種子事件;測土配方施肥項目、良種補貼項目、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,使農業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;主推品種、主推技術彰顯科技支撐,科技貢獻率進一步提高,農業發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;優質專用玉米基地、優質小雜糧基地已具雛型,設施蔬菜基地、中草藥基地穩步推進。注冊了“金香”、“谷味香”、“拒馬河”“淶源小米”、“嵚崟”等小米藥材商標,昌虹農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雜糧基地通過有機認證;農業增長方式實現較大轉變,產業化、標準化、品牌化進程有效推進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較大提高。

    二、指導思想

    按照“穩糧增收”調結構、“提質增效”轉方式的總要求,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根本,以良種良法配套、農機農藝結合、項目與產業對接、生產生態協調為總抓手,以產業扶貧為統領,不斷加大工作力度,加快發展特色產業,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在特色產業上,抓重點、育亮點,按照“特色、規模、檔次”的原則,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,大搞優勢產品規模經營,立足本地優勢,培植和發展主導產業,抓住拒馬河萬畝蔬菜產業帶、北石佛萬畝中藥材示范片、金家井千畝無公害谷子標準化生產基地、留家莊鄉萬畝豬苓示范園建設這四個重點,實現產業區域布局有新突破,農業現代化有新提高,農業節能減排有新貢獻,產業化建設有新成績。

    三、淶源縣種植業“十三·五”規劃

    立足產業扶貧、科技扶貧,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向種植業的傾斜力度,確保財政支農資金有新的增長,穩步擴大面向京津的六大綠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規模,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在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、農業結構調整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、農業科技創新驅動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六個方面求突破。

    ()任務目標

    在確??诩Z絕對安全的基礎上,不斷加大種植業結構、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,到2020年建設一個10萬畝以優質谷子為主的優質雜糧生產基地、10萬畝優質專用玉米基地、10萬畝中草藥基地、1萬畝拒馬河設施蔬菜基地及18個現代農業示范園,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,大力發展無公害谷子、中草藥、脫毒馬鈴薯和錯季蔬菜、優質專用玉米五大主導產業,到2020年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萬畝、10萬畝、5萬畝、5萬畝、10萬畝。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比重由2015年的35.4%提高到45%以上,培育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各類龍型組織,強力推進農產品產地認證和品牌建設,“三品一標”(綠色食品、無公害農產品、有機食品、農產品地理標志)認證常態化,農業生產采標率達到70%以上。

    ()特色產業區域布局及具體目標

    1、無公害谷子基地

    以留家莊、金家井、東團堡、上莊、北石佛、淶源鎮、白石山鎮為重點,輻射全縣各鄉鎮,整合扶貧、農業項目資金,解決群眾購種困難、標準化生產、市場營銷、加工后勁不足,無公害認證前期投入不足等問題,做大做強“淶源小米”,組裝配套栽培技術,建無公害谷子標準化生產核心示范區2000畝,合理輪作倒茬,引進新品系,增強產品競爭力,引進配套機具,實現谷子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。到2020年谷子推廣面積穩定在5萬畝左右,平均單產400公斤以上,總產2萬噸,每畝純效益2000元以上。

    2、中草藥基地

    為加快我縣優勢產業上檔升級,充分發揮區域優勢,將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調整種植業結構、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。未來五年,通過爭創省級中藥材示范園項目工作,輻射帶動我縣中藥材產業迅猛發展,重點打造北石佛中藥材萬畝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南馬莊、留家莊、水堡鎮、白石山鎮、煙煤洞鄉形成10萬畝淶源太行山中草藥種植產業帶,培植種植大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,藥企對接,上規模,上檔次、上水平,發展基地10萬畝以上,到2020年實現產值5億元,進一步擴大北藥淶源的知名度,產業影響力明顯提升,產業水平居于河北省乃至國內前列。

    3、設施蔬菜基地

    2020年,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(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萬畝、錯季蔬菜面積3萬畝);以現代農業示范園、蔬菜標準園建設為抓手,引進戰略合作伙伴,整合退耕還林設施農業專項資金、扶貧資金,繼續發揮航天蔬菜基地品牌優勢,打造拒馬河萬畝蔬菜產業帶,探索曲村農光互補設施農業新模式。

    4、脫毒馬鈴薯基地

    以東團堡、上莊為重點,發揮脫毒種薯在結構調整和增產中的作用,引進早大白、超白、費烏瑞它等加工型、早熟型品種,對接京、津、保、石等大型商品及南方種薯市場,發展訂單農業,爭取馬鈴薯原種補貼項目及精淀粉加工項目,解決種薯儲藏、加工等鏈條配備問題,到2015年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,優種率達到100%,高產創建畝產2000公斤以上,畝純效益3000元。

    5、優質專用玉米基地

    利用我縣一年一季、生長季節長的優勢,在縣城盆地、走馬驛盆地及王安鎮、塔崖驛鄉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玉米基地10萬畝。

     ()重點工程

    1、測土配方工程

    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依托,5年內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施肥指標體系和數據庫,開展個性化土壤化驗,糞肥、配方肥下鄉、有機質提升活動,肥料利用率提高20%,畝節本增效50元,全縣土壤有機質提升0.3個百分點,推廣先進實用施肥技術2項,開展化肥零增長行動。

    2、生態家園富民工程

    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,大力發展生態農業、循環農業,節能環保爐具入戶率80%以上,沼氣綜合利用達到一建三改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%,力爭提前完成省、市提出的“一控兩減三基本”的治理目標。

    3、優種工程

    發揮種子在農業增產中的作用,搞好省級區域試驗,引進優良品種、品系,每年為全縣群眾推薦主導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。

    4、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程

    按照國家、省、市、縣有關安排,強化舉措強力推進,確保到2017年確權頒證全覆蓋,為全縣農業規模生產提供有力支撐,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,健全縣、鄉、村三級流轉服務平臺。

    5、植保工程

    充分發揮植保觀測場監測預警作用,推廣病蟲草綜合防治、玉米“一噴多效”技術,提倡綠色植保、公共植保,擴大統防、統治面積,開展農藥零增長行動,全縣病蟲草鼠害危害率控制在5%以內。

    6、人工影響天氣工程

    縣委、縣政府近幾年非常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,目前全縣有9個防雹增雨炮點實現了半軍事化、網絡化管理,在防災減災、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,建議十三·五期間繼續加大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投資力度,爭取全縣每個鄉鎮均建立防雹增雨炮點,切實為農業保駕護航。

    7、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

    “十三五”期間我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要實現由園到區的質的飛躍,達到一二三產高度融合,上檔次、上規模、上水平,爭創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一個,達到鄉鄉有園、跨鄉成區、以點帶面、特色突出,引領全縣現代農業發展。

    大力發展休閑、觀光、生態農業,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、鄉村體驗、購物美食等為一體的休閑農業園區,不斷拓展農業的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和服務功能。

    8、深松作業工程

    爭取國家項目支持,5年內全縣適宜耕地全部深松作業一次,達到打破犁底層、蓄水、保墑增產的作用。

    ()保障措施

    1、繼續加大培訓力度

    十三·五期間累計培訓農民10萬人次以上,健全農技推廣體系,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,建立一個設施、手段完善、技術力量雄厚、管理體制理順的農技推廣網絡,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建設,用信息技術裝備農業,構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。

    2、 繼續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

   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經在工商注冊,農村同類農產品生產 經營者自愿聯合、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。我縣現有各類專業合作社475家,入社成員1.465萬戶,4.943萬人。目前合作社發展處在初始階段,農民組織化程度還不是很高、輻射帶動作用還不是很強、合作社規章制度還不太完善。因此,要不斷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,定期舉辦合作社負責人培訓班,建立示范社,融合各類資金支持合作社發展生產、擴大再生產,走“一社一品”的專業化生產之路。

    3、繼續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

    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,借鑒先進地區經驗,縣政府在國家30%補貼資金的基礎上再給予地方補貼,鼓勵農民購買先進農業機械,不斷提高農業化作業水平,解放生產力,鼓勵富余農民勞務輸出,增加農民收入。

    4、繼續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

    我縣農業龍頭企業少,產業鏈條短,農產品絕大部分不能就地加工,附加值低,因此十三·五期間要重點培育8-10個種植業龍型企業,不斷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,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,進一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用活農業產業化資金,扶貧資金適當向龍頭企業傾斜,完善財政支農機制,整合投入資金,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益,發揮品牌效應,自我發展自我壯大。

    5、繼續加大項目跑動力度,增強農業發展后勁

    實施項目帶動戰略,積極爭取農業項目資金,夯實農業發展基礎,增強農業發展后勁。儲備一批項目: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項目、馬鈴薯原種補貼項目、有害生物預警項目、種子檢測項目、中草藥初加工項目,實施一批項目:測土配方項目、良種補貼項目、玉米高產創建項目、蔬菜標準園項目、中藥材示范園項目、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、深松耕項目、節能環保爐具項目、農產品質量監測站項目,全面提升農業產業檔次,十三·五期間,農業產業化項目投資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,產業化率達到52%以上,積極做好農業招商引資工作,解決農業發展后勁不足等深層次問題。

    6、依法護農,保障農業生產安全

    加強農業環境監測,推廣綠色、生物防控、標準化生產技術,嚴格農產品市場準入,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,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,進一步規范農資市場秩序,落實農村財務委托理服務制、農村財富積累、二輪土地延包等一系列黨在農業農村的方針政策,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,減負即增收, 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。


  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|亚洲va老文色欧美黄大片人人|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|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|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台湾
  • <strong id="wease"></strong>
  • <strong id="wease"><strong id="wease"></strong></strong>